最近,几起公共场所不文明事件接连引发热议。
先是在常州万象城一家餐厅里,一女子用餐厅餐具喂食宠物狗。接着是,杭州一女子在餐馆劝阻吸烟者,被怼“不想闻烟味别出来吃饭”。再接着是,深圳至东莞的一列高铁上,一男子脱鞋光脚架在他人座位上,邻座女乘客劝阻却被打。
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,只有第三起事件中的“肇事者”受到了有形的惩罚:3月26日,深圳铁路公安处通报称,该男子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违法行为,铁路公安机关已对其处行政拘留处罚。
身处公共场所就该有规则意识、文明意识,这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个常识。然而,生活中,有人就是在公共场所发出不和谐声音。比如,高铁上,有乘客旁若无人地外放音视频;电梯里,有人“吞云吐雾”;图书馆里,有人大声接电话;剧院里,有人“高谈阔论”;邻里间,有人被提醒深夜不要扰民时,立即怼对方“怕吵你住别墅去”……这类人患有同一种病——不文明综合征。
治疗不文明综合征,不仅需要文明劝导,更需要施以有痛感的惩戒。一些管理人员在处理不文明事件时,往往乐当“老好人”,只限于好言相劝、温柔调解,结果是违规者毫发无损。这种缺乏痛感的惩戒,只能助长“我行我素”者的嚣张气焰。
很多年前,在火车上抽烟的乘客比比皆是,而近些年,高铁上抽烟现象几乎绝迹,是因为对广播里不时播放的“禁烟要受处罚”的提醒的敬畏。同样,新加坡对随地吐痰、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严罚重管,才换来了城市的文明有序??杉?,惩戒一旦有痛感,敢于挑战规则者自然就少了。
文明社会靠规则托举,不文明行为要以有痛感的惩戒来遏止。用有痛感的惩戒治疗不文明综合征,这既是对举止文明者的尊重,也是对不文明行为最有效的救赎。(吴永红)
责编: